企业 VI 设计的发展历史大致如下:
起源与雏形
早期商标设计:VI 设计的起源可追溯到早期的商标设计和企业标识。随着工业革命兴起,企业为区别于竞争对手,开始使用简单的文字和图案组合作为商标,方便人们辨认和记忆。
AEG 电器公司案例:1907 年,德国设计师彼得・贝伦斯为 AEG 电器公司设计企业形象,涵盖企业 logo 到视觉规范、产品设计到厂房设计、包装设计到广告设计等,具有严谨性、统一性及识别性,被视为 VI 系统的雏形。
发展与完善
二战后的欧美:二战后,欧美经济迅速发展,跨国公司大量诞生。国际主义风格出现,广告公司发展与细分,VI 系统再次得到发展。如 1956 年保罗・兰德为 IBM 设计企业形象,意大利奥里维蒂打字机公司的品牌主创设计师奥瓦尼・平托里为公司服务 31 年,打造出出色的 VI 系统。
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(CBS):1951 年,威廉・戈登为 CBS 设计 VI 系统,其标志是一个完全扁平化的简约眼睛,且 logo 背景可以根据不同主题场合或节日改变,达到统一与变化的效果,成为 VI 设计的经典案例。
可口可乐公司:1970 年,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经过 5 年策划后正式导入 VI,其充满律动的标志和标准色,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,品牌价值不断提升,也让 VI 设计的重要性得到更广泛认可。
日本的发展与创新
20 世纪 70 年代,日本紧随美国潮流,创造性地发展了有自身特色的 VI 理论。日本型 VI 深入到企业经营的价值观深处,落实到企业的差别化上,注重将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创造性地结合。例如朝日啤酒公司在导入品牌 VI 设计时,进行了企业文化的挖掘与重造,使企业重现生机。
在中国的发展
引入与初步探索: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,VI 最初作为美术教材引进到中国,仅在部分高等美术院校使用,后影响逐渐由广告设计界扩展开去,为工商界所接受。
发展与成熟:1988 年,广州新境界广告公司推出的太阳神 CI 战略一炮打响,具有划时代意义,随后健力宝、乐百士、李宁牌等众多品牌纷纷建立自己的 VI 形象。此后,VI 在中国不断发展,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。
当代发展趋势
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发展,VI 设计逐渐从传统的平面设计向数字化、在线化方向发展,同时也越来越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和参与,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品牌认知。
【声明】本文章系本站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